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开新象数易学研究| 访山大教授林忠军
发表时间:2023-02-12 13:12:50 作者:张清俐 来源:“周易参考”微信公众号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获悉,该机构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林忠军的易学研究新著《周易象数学史》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象数易学史研究”结项成果,该著是当今海内外学界第一部《周易》象数学通史。作者林忠军教授几十年如一,潜心研读和思索古代留下来大量的象数易学著作,终于完成这部贯通从先秦到晚清象数易学发展的巨著。
《周易象数学史》出版后,有评论者认为,该著全面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象数易学固有的“真实意义”,立足于现代哲学视域开显了深藏于象数文本深层的“新思想”。作者既沿袭了传统易学的解经方法,又借鉴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解释学、符号学等方法。被置于当代的文化语境中的象数易学,不再是一种僵死的传统,而是基于传统而生发出生机勃勃的象数符号新世界。
《周易象数学史》对易学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象数学思想提出了哪些新思考?重新反思与解读象数易学对今天的文化创新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时代价值?就相关问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教授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在这部著作中对象数易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思想特色和治易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请您简要概括一下不同时期的象数学发展的特色。
林忠军:象数易学作为易学一个分支,其发展与整个易学发展的进程是一致的,从其思想的萌芽、学派兴起、思想体系的形成,到思想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书以时间为序,共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卷,以历代的易学家和易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的传世和新出土的易学文献梳理和解释,系统地论述了象数易学先秦萌芽形成、两汉象数易学产生鼎盛与衰微、两宋图书之学兴起与盛行,明清汉易回归与重建及晚清汉易衰落与转型的发展历程,旨在阐明不同时代易学家的象数思想内涵、特色及其在注经中的体例方法。
从象数易学发展过程看,皆与当时历史发展过程息息相关,因而不同时代的象数易学具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理论形态。如西汉孟京易学言卦气说、爻辰说、八宫说、九宫说、五行说等,成为易学主流,迎合了西汉政治大一统之需求和以阐发“微言大义”的今文经思潮而形成,是对于西汉追求的社会秩序稳定和流行的天人之学的集中反映。东汉郑玄、荀爽、虞翻等人言卦变、礼象、爻辰、旁通、互体、纳甲、之正、爻位等,以象数与训诂为方法,旨在探索易学文本之本义,此种严谨而朴实的学风是在反思和检讨今文经与政治关系、古文经兴起背景下形成的,体现了东汉人学术的理性回归。宋代象数之学,则是推衍“河图”、“洛书”、“先后天图”“太极图”等探求易学起源和解释易学文本之义,是宋代易学家在重建儒家道统的新语境下力图改变汉唐笺注之学形式而重新寻找新的解《易》方式所作的努力,是以清新直观、内涵数理的图式复活了汉代象数易学,也是立足于象数探索易学源头和解释文本意义所做的新的尝试。清儒惠栋、张惠言等人崇尚古易,以恢复汉易为宗旨,以象数兼训诂方法和辨伪方法重新反思和解读汉易,重构了新的象数易学,反映清儒的朴实学风兴起和理性的觉醒。
中国社会科学网:由于治《易》理念、方法与思路不同,历史上解《易》之法被分为“象数”“义理”两派,您为什么选择“象数”派作为研究对象?
林忠军:《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经过孔子儒家的阐释,《周易》融象数、义理、筮占为一体。但是历史上由于易学家治易方法和理路各有偏重,从而形成了的象数派、义理派。象数派从《易传》“观象系辞”和“观象玩辞”出发,凭借周易符号和由诸种符号构成的图式解释周易文本固有之意和探讨易学的问题;义理派以《易传》“观变阴阳而立卦”和“立象尽意”为据,假借《周易》文本解读和探索圣人之意为名,依照自己理解阐发深藏于文本内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而在后世易学研究中,象数易与义理易也并非泾渭分明,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言义理,不脱离象数;言象数,旨在阐发义理。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对古代中国乃至亚洲诸国哲学思维、文化、科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当今易学研究,更偏重于义理之学。《周易》义理之学因其由文辞释义推演其哲理,故为大多人文学科学者所熟悉,也因此论著者居多,且有专门易学之哲学史著作的问世。而《周易》象数学因为易符和由这些易符构成的图式极为复杂,且往往与古代筮法、天文、历法、地理、数学、音律等古代科技相互交集,以至于令不少人文学者望而止步。虽然易学界已出版了一些《周易》象数学专著,但多为个案研究或断代史研究,至今未至还有一部完整的《周易》象数学史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基于此,本人选择了象数易学作为本人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力图弥补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新的时代学术背景下,我们重新反思与解读象数易学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林忠军:在当今新的时代学术背景下,我们之所以研究不被学界重视的象数易学,不是有意贬低当今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义理易之研究,不是独出心裁,哗众取宠,更不是盲目崇拜象数易学、恢复其已被历史淘汰的纯以象数注经的方法,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精神,运用现代知识所提供的思维方法,把握易学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揭示其概念、理论所含藏的真实含义,剖析其得失,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实现建构现代易学和文化体系的期许。具体来说,今天研究象数易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树立严谨的学风,做扎扎实实的学问。《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距今已有几千年,其多用古文字,“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系辞传》)。而历代注易者纷纭争讼,多执一端,多崇其善,常使研《易》者无所适从。故当今研究易学,从基础入手,参照近几年新出土的资料,梳理辨证旧说,揭证易辞之义,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易学界状况是部分人热衷于大道阐发,而忽略了对《周易》字词的训释。因此,今天研究象数易学,重提训诂之法,倡导朴实之风,也为理论阐发和建构提供扎实的基础,对于纠正时下流弊、推动易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二,完善注《易》方法,揭示其本义。《周易》与其他古典文献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一整套由卦爻组成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既可记录筮占的结果,又是“系辞”的根据。因此,由汉代开辟的以象数注《易》的方法不可以全废,是易学解释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一味轻视流传几千年的象数注《易》法,注经完全抛弃象数法,也就必然走向对经义理解的偏颇。我们认为,正确注经的方法,应该是训诂、象数、史学、义理四者并重,训诂可以明辨文字本义,象数可以揭示卦爻辞之所本,史学可以重现卦爻辞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意义,义理可以凸显卦爻辞所蕴含的哲理。只有将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周易》之大义。
其三,坚持象数易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建立新的易学体系。易学有一套整齐的符号系统和由这些符号构成的图式,蕴含了象数思维,如中和、变通、观象、整体性、对称性、互补性等是易学特有的思维模式。这些通过象数表现出的思维对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吸引力。象数易学只有与科学结合,才能淡化易学中非理性的因素,走向科学,建构新的内涵科学内容的易学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用科学方法研究易学和用易学方法探讨科学相结合,可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性方法为易学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是易学研究新的亮点。今日研究象数易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增长易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科际融合,探寻象数易学与当今科学会通点,促进科学易的研究进一步规范严谨,并为丰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启发。
其四,剖析象数易学体系,展示其哲学思维。从注经角度来看,象数易学着眼小处,注重《周易》的字句考释与揭证,显得机械、繁琐、支离破碎,似毫无思维水平可言。然而,若审视其庞大的象数符号休系,可以洞察蕴藏其中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意蕴。如京房飞伏说、荀爽的爻升降说反映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飞伏本指阴阳两爻的隐显,显示在外的是飞爻,隐藏在飞爻之下的与之相反的爻是伏爻。飞伏的象征意义是事物运动表现出的往来、隐显、屈伸、动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升降,是由阴阳两爻不当位而引起的位置的上下变化。阳在上,若在下,则升上;阴在下,若在上,则降下。同时降极则升,升极则降,从而表现出升降运动的形式的稳定性及不稳定性。虞翻的之正说,旁通说,揭示的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相通和转化。荀爽、虞翻等人的卦变说展示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这种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京房的八宫说彰显了事物发展演化的进程,其中阴阳消长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图书之学是宋代哲学之根,它以图式符号的形式反映了宋人的思维,是理学思想的符号化、图式化。这些丰富而又深刻的哲学思维,不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是借助于象数符号系统而彰显出来的。其实,象数符号及由这些符号构成图式,是一种自然哲学,更是一种古人按照自己理解而建构的生生不息的、具有整体结构的宇宙图式。但是,由于过去我们只注重义理易的内涵而忽略了象数易学符号和图式的研究,应该说这是哲学史研究中一个缺失。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中西文化会通交流的今天,继续推进传统象数易学研究能够带来哪些学术对话的新课题?
林忠军:经过长期发展,西方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现代符号学理论,包括语言符号学、一般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三大类型。随着西学交流,西方符号学传入中国,一度成为中国学界的显学。中国虽然在符号学理论建构上滞后于西方,却有着以文字、绘画、书法等与符号学相关的丰富的资源。迄今为止,中国学者却未能基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学术传统,形成中国的符号学理论。作为中国思想文化源头的易学,不仅有独特的八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和与之对应的语言文字符号,还有由卦爻符号、数字、语言构成的复合型的图书符号。这些符号和图式皆具有普遍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具有符号学的特征。
因而就其符号学意义而言,《周易》文本整齐的卦爻符号和语言符号系统是对客观事物的模拟和抽象,故可称其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形式“逻辑学”或“数学”。大衍筮法所用的“神物”蓍草和行蓍过程中运用蓍草计算所作的记号、数字以及由数字转换阴阳是符号,运用蓍草运算是数学,这个蓍数推演的过程是符号逻辑推演,与宇宙形成的符号(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推演一致。法国学者皮埃尔·吉罗说,在占卜系统中,“最完善而且在结构上最有逻辑和最抽象的一个系统,是中国人的《易经》”。冯友兰先生晚年提出了“《周易》是宇宙代数学”的论断。按照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观点,数学、逻辑学是符号学表现形式之一。汉代易学家依据当时的天文、历法、数学重构了易学的象数体系,以独特的符号形式表达对象的思想意义,再现“客观世界”,如孟喜的卦气说、京房的八宫说、郑玄的爻辰说、荀爽的升降说、虞翻的月体纳甲与卦变说等,其符号系统均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一方面,它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模拟,可以脱离“外在世界”,按照自己特定的原则周而复始地变化;
另一方面,这些抽象化的符号又与现实存在的日月星辰符号变化及相关的阴阳、节气、物候等自然符号相匹配,因此,它又与阴阳变化的客观世界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体现了西方符号学所说的“像似符”。宋代的图书之学整合了《周易》文本与汉代象数符号学的要素,以更直接、更可观的图式展示其符号体系。这个符号体系是由数字、语言、图象构成的更为复杂的混合符号系统。宋儒的图书符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推演出来的,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图书符号不仅是一种可以解释非图式的《易》文本符号和图式符号自身的方法,也是独立于文本之外、自成系统、直接表达和感知世界的工具。图书之学是宋代哲学的表达形式,宋代哲学家由解读易学经典而创立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图,并借其阐发自己的思想。在此意义上说,图书符号学是宋代哲学之根,它以图式符号的形式反映了宋人的哲学体系,是哲学思想的符号化、图式化。
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理解《周易》象数之学,不仅在中国式符号学的构建中突显中国易学和中华文化的内涵,让世界充分地理解符号学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确立哲学文化的自信,更为重要的是有益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符号学的发展。诚如著名符号学家李幼蒸先生所言:“中国符号学的世界意义在于,它的发展,未来也会影响到欧美符号学传统知识的构成。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将使前述人文科学中含有的问题有更清晰、更丰富的呈现,如果它有在全球水平上形成一种学术运动抱负的话。”
作者张清俐,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