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资讯 | 对酒当歌——第六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召开
发表时间:2023-09-27 17:44:29    作者:    来源:“思想与文化”微信公众号
徽亳州,古称谯城,历史悠久,乃殷商旧都,亦是曹魏陪都,曹操曾将家乡谯县之美酒——九酝春酒及其制作方法进贡于朝廷,亳州美酒自此扬名天下。建安文脉依旧,酒神风骨犹存,为推动酒精神、酒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携手安徽古井集团,于2023年9月16-18日举办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第六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学者齐聚安徽亳州,共襄盛会。大会开幕式上,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洪武,古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李培辉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分别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梁剑教授主持大会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从历史、形而上学、人的精神生活、情与意的关联等多个维度作了题为“酒的文化意义”的主题报告。苏州大学哲学系周可真教授的发言阐释了顾炎武“先礼后刑”的酒政理念——酒刑与酒礼相辅相成,构成了“以德治酒”的王道酒政的两个方面。江苏社会科学院胡发贵研究员讨论了饮酒与交友的关系,以及酒如何能“成朋友之欢好”的问题。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教授分析了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在尼采著作中的转变,以及酒神精神具有的克服消极的虚无主义、隐微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中,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进路深入挖掘酒文化的传统与精髓。千百年来,不论中西,酒始终与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中山大学陈畅教授认为,世人多认为理学严苛,以理杀人,事实上,山林、诗酒,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理学“圣人必可学而至”工夫论之一种。湖南大学陈岘副教授认为,《周易》中需卦以“审时度势”为主旨,将“等待”与“饮宴”二意相贯穿,才能凸显需卦对德性品质之培育与儒家“德福一致”观念的强调。复旦大学邓秉元认为,在古希腊人心中,酒神意味着回到生命那种本能的冲动与原始的统一之中。而在中国文化中,与酒神、日神精神分别相对的,便是巫、史两种文明形态。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认为,在魏晋时代,酒是体现名士旷达之气的绝佳道具,而名士亦可使酒平添了一股洒脱之气,二者实互相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研究员认为,中国人的饮酒有“三重境界”:从悦口悦心到悦意悦神、再到悦神悦志,这也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提出来的中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境界。山东大学翟奎凤教授认为,先秦儒、道两家从不同的领域开辟了相异质的酒世界,共同塑造了中国酒文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康俊辉博士认为,人在饮酒的生活中,能基于在这个具体的世界体证人与世界相通、互动、统一,从而将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起来。在醉与不醉之间彰显着中庸之道的体证。华东师范大学贡华南教授认为,唐代三大诗人都痴迷酒,在他们诗篇中,也都极力赞美酒的功用。其中,白居易一直把饮酒放在生存层面做超越性思考,对酒的精神多有深刻领悟。贵阳学院何志玉教授从生活入手,讨论了饮酒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互动关系。人民日报出版社寇诏主任分别从文学和哲学视域,讨论了饮酒的精神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潘斌教授认为,饮“酒”与“饮”酒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饮酒活动,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特质的哲学路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海成教授认为,“酒以养和”本质上是酒以养神,以酒来调适心神。浙江大学张国清教授则分析了不同时代,人们饮酒习惯及背后的文化价值。《思想战线》张磊编审对酒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亳州的家乡亳州美酒因曹操而出名,中国古代名人亦多与酒结缘。同济大学谷继明教授认为,曹操禁酒,本人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植《酒赋》。因饮酒而在储位竞争中败于曹丕。曹丕与曹植,就是曹魏集团精神的一体之两面,充满了矛盾与纠结。安徽师范大学戴兆国教授分析了曹操《对酒》中的理想国世界。浙江财经大学程能的博士对南宋名士陈亮的诗酒世界进行了讨论。安徽师范大学张涛副教授认为,曹操诗歌中关于酒的意象,体现着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与昂扬进取,生命境界与大同理想相统一的独特风格。上海师范大学高瑞杰教授认为,魏晋时代,名士与酒形成一对难以割舍的辅依关系,既可以说酒成就了名士,亦可以说名士赋予了酒以“自觉”。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从曹植与王粲的《酒赋》入手,讨论了汉末曹魏集团士人对酒的态度。同济大学刘强教授认为,酒助诗兴,诗以酒成,在陶渊明这里,诗与酒皆成“自娱”之具,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澄明浃洽之境。安庆师范大学章林教授认为,曹操诗歌中展现的两种忧思以及他对待饮酒的两种态度,展现了当时士大夫精神和思想世界的一种独特的面相。华东师范大学李磊教授则以阮籍为例,讨论了酒与魏晋达风的关系。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亦源远流长。福建省委党校陈志雄博士认为,《尚书·酒诰》对用酒的伦理化处理,可以看成是周代饮酒礼的雏形。西安交通大学常新教授认为,考察产生、定型于早期中国、绵延下来的乡饮酒礼文化活动对于我们今天应对地方社会长幼失序伦理问题、建设乡村公共生活敬老爱老伦理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安徽社科院李季林研究员认为,经常饮酒的人在自我的认知上,体现为心理上的大我、审美上的真我、哲理上的无我等三种醉酒境界,实现了从心理到审美、再到哲理的跨越。同济大学曾亦教授讨论了《礼记》中酒在祭祀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复旦大学刘平教授对历史上与现实中的社会团体、政党组织的饮酒禁忌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安徽师范大学余亚斐教授以僧人饮酒为例,讨论了修行与饮酒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指出,酒的最初功用是沟通人神,天地合德,尽快达到神人两通的精神境界,而不是供人们畅饮享乐的。吉林社科院张利明研究员认为,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或作用,酒宴不仅仅是物质性的饮食活动而是具有饮食政治化的政治伦理意义。
酒不仅在中华传统哲学与文化中打下了深厚的烙印,在西方哲学与文化中,酒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不少学者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发掘酒文化的价值。扬州大学荆晶教授梳理和分析了酒神精神与德国古典哲学精神的渊源与关系。浙江大学李哲罕教授认为,回到古典语境中去寻找我们为什么喝酒,喝什么酒以及怎么样喝酒,不失为一种应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徐国利教授结合学界的现有研究,对中外主要国家的酒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上海大学袁晓晶教授以饮酒正义为切入点,讨论了比较哲学视野下儒家政治哲学的具体正义问题。安徽大学郑楠博士讨论了文明早期、古典时期、现代的关于酒的审美感兴与理论变迁。《云南大学学报》张瑞臣编审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分析了酒与人们的情感世界的关系。同济大学张生教授从美学的角度,讨论了宗白华对酒的看法。《贵州大学学报》张娅副编审从中西方比较视域,分析了酒的伦理维度。华东师范大学刘梁剑教授从酒杯观念入手,讨论了中西方哲学在“一多之辩”问题上的观点碰撞。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认为,涉酒诗词在传统诗词歌赋里占有一定的篇章,其中映照着中国传统文人这种生动隽永的历史意识。
此外,来自海外的学者们也围绕中西方酒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丰富的讨论,来自德国的同济大学何心鹏(Volker Heubel)教授对酒哲学与茶哲学进行了阐释、分析与比较。来自爱尔兰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Susanna Murphy 讨论了酒与时间的关系。来自美国的华东师范大学邓一波(Daniel John Sarafinas)副研究员以流动的参与与逍遥的超脱为主题,讨论了酒与社会的关系。来自俄罗斯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Joanna Gomersk 讨论了酒宴与身体的关系。来自美国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戴佳腾(Jordan Palmer Davis)以音乐、红酒、心与身为主题,讨论了斯多亚学派道德修养中的心身问题。来自爱尔兰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欧瑞宁(Rory O’Neill)从儒家“礼”观的角度来考察爱尔兰酒吧的传统圆桌音乐会,以此揭示后者的核心社会功能和价值。
江苏社科院胡发贵研究员主持论坛闭幕式,北京大学哲学系干春松教授与来自美国的麦查德(Chad Meyers)博士作主题发言,干春松教授从陶渊明的《饮酒》入手,讨论了饮酒与心灵的关系问题。麦查德博士则在配置理论的视域下,讨论了作为个体的饮酒配置、其组合部分及其作为整体的属性的问题,并尝试将配置理论与中国哲学沟通。安徽师范大学戴兆国教授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参与的学者专业背景丰富涵盖文、史、哲、艺术等多学科,讨论的主题向更多的维度伸展,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较之往届皆有较大的拓展。例如,杨国荣教授的发言加深了我们对酒文化的整体认识,提升了学界酒哲学研究的理论高度,是具体形而上学理论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从古至今,酒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酒可滋育世人之形体;追往考来,酒和世人精神世界密不可分,酒能颐养世人之神魂。本届论坛从跨学科、多维度对酒这一精神之物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多层次拓展与深化了对酒哲学、酒文化的认识。
来源于澎湃新闻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