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怀思 | 吴震:深切悼念潘富恩老师
发表时间:2023-07-18 21:56:17    作者:吴震    来源:“上海儒学”微信公众号
深切悼念潘富恩老师

2021.03 潘老师在养老院

今年初,疫情渐去,我赴港教书半年。回沪后的6月底,有同事忽与我谈起,下半年要举办一个纪念潘富恩教授九十大寿的学术会议,当时我说两年来未能去探望潘师,近期一定得抽空去向潘师请安,因我模糊记得最近一次去养老院看望潘师及师母还是疫情尚稳期间的2021年3月。不料今天上午,忽闻潘师因病不治仙逝,令我震惊不已,不禁悲从中来。随后,一幕幕往事开始映入眼帘。

我是1982年9月考入复旦哲学系,入潘师门下,攻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当时上的一些课如中国哲学通史和宋明理学专题选修等,记忆已经模糊,但印象比较深的是,每次课程结束不是闭卷考试而是提交读书报告。记得有一次写读书报告时,用散漫式的笔记方式,写成了一篇充满随想色彩的文字,还自以为有些心得,结果潘师把我叫到他家里,严肃地批评道,以后写学术论文或报告时,一定要文字严谨、观点论证,切忌浮想联翩式的叙述。潘师板起脸来的这次批评,令我十分惭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7年攻读博士学位时,虽挂在严北溟先生名下,但实际指导老师仍是潘师。故潘师是我硕博期间名副其实的恩师。88年我赴日进修,随后进京都大学读博士学位,蒙潘师不弃,常通信对我的学业表示关心。记得在我回国之前的1998年左右,潘师命我担当南京大学主持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项写作任务《聂豹·罗洪先评传》,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潘师当时有一个意图,要让我回到中国大陆学术圈。该书顺利交稿出版后,潘师又给我一项新任务《罗汝芳评传》的写作以及让我担任由潘师任总主编的《中国理学》第四卷的分主编。在学术上,潘师对我的莫大提携由此可见一斑。

我还记得在入学京都大学的面试之际,当时的日本指导老师对我已在中国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复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过几篇学术论文,略感惊讶,所以当场就表示愿意接受我直接进入博士后期课程。其实这些文章的发表大都有赖于潘师的关心。特别是我的硕士论文经修改后投稿给《浙江学刊》,蒙时任浙江社科院院长的沈善洪教授的垂爱,得以顺利发表,而这篇论文的写作、修改到发表,都离不开潘师的关怀。在我的学术成长道路上,潘师不仅是引路人更是我背后的推动者和守护者。

潘师是复旦哲学系的创系元老之一,曾到北大哲学系进修,指导老师为张岱年教授。潘师有时在跟我们这些弟子闲谈时,聊起他曾受到张先生的人格影响,并对北大的文本与思想并重的研究风格赞赏有加,而张先生的一些及门弟子也时常将自己的新书寄给潘师。改革开放后,潘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宋明理学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出版了《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1984)、《吕祖谦思想初探》(1984)等力著,代表了当时二程研究和吕祖谦研究的最高水平,后在此基础上,拓展成《吕祖谦评传》(1992)和《程颢、程颐评传》(1996)两部代表性著作,在中国哲学界宋明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对宋代洛学和骛学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至今仍有重大参考价值。两年前还出版了《潘富恩自选集》。

潘先生属于新中国第一代的学界前辈。怎奈潘师如今亦随群星陨落而去,令人扼腕痛惜!

潘师一生坚守学术理想,拥有温暖如春的人格魅力,在传道解惑、提携后进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潘老师一路走好!潘老师永垂千古!

 

2023年7月18日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