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动态
新书丨申绪璐:《人能弘道:二程语录与洛学门人研究》出版
发表时间:2022-03-17 20:52:46    作者:    来源:“上海儒学”微信公众号
内容简介
   从北宋二程提出后世称作洛学的思想,发展至南宋朱熹成为全国性的学术思潮,二程门人的“弘道”至关重要。然而与已为学界热点,甚至发展为专门研究领域的朱子后学、阳明后学的研究相比,程门后学的研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本书是对二程思想发展传播的研究,围绕二程语录及伊洛门人展开,分析《程氏遗书》《程氏外书》中有名姓以及时间、地点可考的各卷材料,阐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记录的二程思想特点。本书通过二程语录研究具体的讲学现场,分析洛学思想产生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
 
目录
 
序言/徐规
序/范立舟
 
前言 二程弟子与洛学思想之传播
 
第一章 河南学者
第一节 河南学者及其所传语录
第二节 河南学者所录二程思想
第三节 结语
 
第二章 关中学者
第一节 关中学者及其所传语录
第二节 关中学者所录二程思想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谢良佐
第一节 谢良佐与《程氏遗书》卷三
第二节 《上蔡语录》及其思想研究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福建学者
第一节 游酢与《程氏遗书》卷四
第二节 杨时弟子与二程语录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永嘉学者
第一节 刘安节与《程氏遗书》卷十八
第二节 鲍若雨与《程氏遗书》卷二十三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江南学者
第一节 江南学者与《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第二节 邹柄与《程氏遗书》卷二十四
第三节 结语
 
第七章 张绎、尹焞
第一节 张绎与程氏遗书》卷二十一
第二节 尹焞生平与相关思想
第三节 结语
 
结语  二程语录与洛学思想之魅力
 
附录:《程氏遗书》《程氏外书》相关人物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范立舟)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在宋明理学史上的思想地位无论如何地高估均不为过。传统上把宋代理学划分为四个地域性的学派:濂、洛、关、闽。濂学与洛学学统上的关联性尽管存在争议,但那种密切的关系肯定是存在的;关学与二程之洛学相互影响;闽学则是洛学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由此可见,濂、洛、关、闽四个学派,洛学占据主流位置。洛学较之同时代的濂、关之学,进一步摆脱了佛、道之影响而在理论上自成体系,奠定了理学道德形上学体系的基石,所以洛学成为宋明理学的主脉。犹如牟宗三所说的那样,宋明理学是一种“内圣之学”,而构成“内圣之学”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德的形上学。在牟宗三看来,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三人则是这种道德形上学的创立者。二程在与宋学以及理学各派别的相互交往中,既以义理说经,批评汉学考据之狭隘,体现出宋学的一般特征;又把经学理学化,以《四书》及四书之学取代六经在经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宋代义理之学发展为理学,创立了“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程语录》(含《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是后世研究二程思想的重要文本文献。《二程语录》中隐含着大量的程氏兄弟在与弟子问答过程中经思想碰撞而激发的天才火花,它们对二程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语录》本身也是二程理学思想的主要依据。一种新思想的跨时代、跨地域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具有共同志向的学者群体,二程弟子对洛学思想的推波助澜之功更无需辨明。理学史上有“程门四先生”之说——在程门的众多弟子中,谢良佐、杨时、游酢、吕大临传播洛学最为有力,思想的深度及其对洛学的学理开拓最有成就。显而易见,这四位也在《二程语录》的成书及其通过问答对程氏兄弟思想见解的启示和思想体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居功至伟。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高度评价《二程语录》的学术与思想价值,将它与《论语》等量齐观,认为应该将《二程语录》与二程的其他著作相互比证、相互发明,就更能领会、把握其思想之精粹。
 
   正因为《二程语录》是程颢、程颐兄弟讲学活动相关记录,对我们理解二程学术思想体系之建立有帮助,对我们扩展与加深对洛学传播的理解更有帮助。程氏兄弟在相当大的时间里聚徒讲学,门人将讲学与问答内容记录下来,整理编辑成语录,然后随着这些弟子的散去,语录也就随着散播在宋王朝统治的各个区域。正如清人全祖望所说的那样:“洛学之入秦也,以三吕;其入楚也,以上蔡司教荆南;其入蜀也,以谢湜、马涓;其入浙也,以永嘉周、刘、许、鲍数君;而其入吴也,以王信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学和《二程语录》的传播在南宋已渗透到极为广大的地域,对当时主流文化的形塑起到关键的作用。
 
   申绪璐副教授的这部学术专著,专注于分析《二程语录》中有名姓甚至时间、地点可考的各卷材料,将二程弟子分作早期以朱光庭、刘绚和李籲为代表的河南学者,以吕大临为代表的关中学者,以谢良佐、游酢、杨时为代表的元丰四年(1081)颍昌问学者,元祐期间(1086-1093)以周行己、刘安节、鲍若雨为代表的浙江永嘉学者,以及元符三年(1100)程颐自涪陵还洛之后的南方学者和洛阳学者张绎、尹焞。申绪璐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从文献的角度分析《二程语录》的编撰学者与完成时间及其在学者间的传阅,也揭示出《二程语录》的相关材料出现后辈的学者的具体情形以及学者对其展开的讨论,以期反映这些语录的学术影响。通过程门弟子对《二程语录》的编撰、讨论与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二程门人以及洛学思想发展传播的认识。
 
   清桐城派论学,主张义理、辞章、考据功夫并重,犹戴震之所述:“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于理义,或事于制数,或事于文章。”今之治中国哲学者,于概念、范畴之辨析深入精微,但对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却常有疏忽,以至于许多场面不能自圆其说。申绪璐的著作,深得考据精义,对史实的疏证扎实有力,在此基础上的理论阐发也显得鞭辟入里,意显而语质,刘勰所言“师心独见,锋颖精密”,正是之谓也。

原文来源|原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古籍出版社”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