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四十年文选(全五卷)
主编:陈来、李存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出版
《<中国哲学史>四十年文选》序
李存山/文
中国哲学(史)学科有本学科的学会,自1979年成立中国哲学史学会始;中国哲学(史)学科有本学科的学术刊物,自学会成立之后于1980年创刊《中国哲学史研究》始(1992年改刊为《中国哲学史》)。因此,中国哲学史学会及其会刊《中国哲学史》杂志必将载入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史册。
回想《中国哲学史研究》初创的那个时期,正是我从哲学系的本科生逐渐转入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那个时期。其中有几篇文章的内容,我后来还一直留有印象。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以后各个领域大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风的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当时一些老学者还健在,他们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一些中青年学者更是思想活跃,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关于如何认识哲学与哲学史,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对象和任务,关于开展中国哲学固有概念范畴的研究,关于中西哲学的比较,关于把价值观、历史观引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围,等等,这些重大问题都是在那个时期提出并奠定了讨论基础。随着研究的进展,中国哲学史学科逐渐挣脱了对所谓“两个对子”作简单理解的教条,一些新视角、新观点、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以后的中国哲学研究开启了新的广阔道路。
我曾说:“吾十有五而困于文革,三十而有志于学......”所谓“三十而有志于学”就是说在我三十岁考入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以后,才确立了一生以研究中国哲学为职志的方向。以后无论是在读研究生期间,还是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期间,乃至调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后,除了老师的教诲、学友的帮助之外,无疑还有《中国哲学史》杂志一直伴随和引领着我的中国哲学研究。我在这个学科中属于“利根”以下之人,但是我相信这个学科中的所有学人都关注和受益于这个刊物。它是中国哲学学科所有学人发表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园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学人的支持和帮助,它才迎来了它的百期纪念。
我在读研究生期间就感受到专业刊物与非专业刊物(或综合性刊物)的不同。非专业刊物虽然也发表一些高水平的中国哲学研究成果,但是因栏目的园地有限,所以每期发表中国哲学的文章也就少数几篇,而《中国哲学史》作为本专业的学术刊物,每期发表中国哲学研究的文章近20篇。我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后,经常困扰我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每期哲学栏目可发的文章也就三四篇,而中国哲学的文章每期只能发一篇,这就给审稿和选题带来很大的局限。因为有较大比例的稿件被退稿,所以我至今常对作者有歉疚之感。《哲学研究》要比《中国社会科学》好多了,但每期发表中国哲学的文章也就有四五篇。我被调入社科院哲学所后,感到《中国哲学史》杂志的最大优势是它作为中国哲学史学会刊物的专业性,每期所发文章的数量说不上厚重,但都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文章,除了要选发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外,还要尽量较全面地反映本学科在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是其他刊物所不能做到的。
《中国哲学史》作为中国哲学史学会的刊物,它没有专职的人员编制,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但是它在历届中国哲学史学会及其下属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编辑部成员主要由在京各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中国哲学研究人员组成。也就是说,承担《中国哲学史》杂志编辑工作的都是中国哲学专业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哲学史》杂志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中国哲学专业“内行”专家的审读。与其他刊物相比,这是《中国哲学史》杂志最独特的优势。《中国哲学史》杂志之所以能够保障所发文章的质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此。当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不仅是文章的作者,还有历届编辑部成员近乎义务性的不辞辛苦的工作。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学科经历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站在中国哲学学科的立场上,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当然是无疑义的。而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也推动我们更加重视研究中国哲学的特色,更加关注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经、史、子学的内在关系,以及中、西、马哲学的互动,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就我个人的观点看来,“究天人之际”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普遍架构。戴震所说“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这个“大训”就是中国传统经、史、子学中的哲学思想。当然,在中国传统经、史、子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哲学”这个学科,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经、史、子学中的其他思想内容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中国传统经、史、子学中的其他思想内容又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哲学研究既是对中国传统经、史、子学中“大训”的研究,同时它又不受本学科既有研究范式的局限,凡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或发生重要影响的那些思想内容也都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当然也都在《中国哲学史》杂志所发文章的范围之内。
当《中国哲学史》杂志迎来百期纪念时,我们编选了五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四十年文选》,这主要包括中国哲学史总论、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对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的研究、对中国哲学各个历史时期人物和学派思想的研究、中国传统经典的诠释研究、新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中外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以及中国哲学的现代意义研究等。所选论文力求包括老、中、青学者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因篇幅所限,并没有把《中国哲学史》发表的重要文章都囊括在内。
《<中国哲学史>四十年文选》记录了中国哲学学科四十年发展的脚步,其意义更在于开启中国哲学学科发展新的进程。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伴随着一代学人成长的,它在今后也将更加关注新一代学人的成长。让我们把《中国哲学史》杂志办得更好,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哲学研究为中国文化的复兴,也为世界哲学的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