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史少博:对朱熹“罕言命”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5-06-07 13:51:11    作者:    来源:

【摘要】朱熹认为死生有定命,是宿命论者,但是朱熹又主张“罕言命”,其原因是他认为“人欲避祸,终不能避”;“气之命”无法操控、“理之命”人可以把握;“若尽言命,恐人皆委之于命,而人事废矣”。朱熹“罕言命”虽然存在瑕疵,但是当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朱熹的罕言命”启示我们不畏命,把握“理之命”,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有上进心,有勇气、有信心、有恒心,就会不断战胜困难,不断进步,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另外,朱熹“罕言命”对当今破除迷信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朱熹,罕言命,启示

自然界有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也有运行的规律,组成社会的个体人是否也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曲线?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寻。从本体论而言,古希腊哲人泰勒斯以“水”万物本原,认为“万物皆来源于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火”,“火”是世界的本原;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数”,“数”是万物的本基;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火、土、气、水”四种元素的组合,即著名的“四根说”;我国古代有著名的“五行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的组合的五行,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禀”五行的阴阳二气而生,由此,我国古代的先哲发明了推算个体人命运的多种方法,例如纳甲筮法、八字推命、梅花易数、铁板神术等等,都和阴阳五行有关。例如古代八字推命术是根据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组成八字,再根据其八字的金、木、水、火、土属性、以及五行、阴阳旺衰,推算人命运的算命术。假定古代的“八字推命”能推算人的命运,那么,能如实告之当事者吗?今年国际易学的学术会议上,有学者发言:“一个算命先生对一个刚出生三天女孩的父母说:‘你孩子将来婚姻不顺,这个心理包袱父母得背负多少年?或者对两位即将步入婚礼的热恋中的两个人说:‘你俩以后注定离婚’,这对恋人当下又将如何?最起码结婚的喜悦会蒙上一层阴影。’”假定八字预测能推算人的命运,能实话实说吗?我研究命理学多年,假设我根据人的八字给人算命,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说,那我又会在心里问自己,这样推算又有何意义?故而,我想到了朱熹“罕言命”之说,觉得很有道理,就朱熹“罕言命”之说具体分析如下:

一、 朱熹的宿命论分析

从朱熹的著作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朱熹是宿命论者,例如《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

中曰:只是二五之气。人之生,適遇其气,有得清者,有得浊者,贵贱寿夭皆然,故有参错不齐如此。圣贤在上,则其气中和;不然,则其气偏行。故有得其气清,聪明而无福禄者;亦有得其气浊,有福禄而无知者,皆其气数使然。”。1P21朱熹这里肯定了“人之生”时遇“阴阳五行”之“气”的清浊,决定人的“贵贱寿夭”。并且指出有的人出生之时,“禀气”清,虽然聪明但是一生没有福禄;而有的人出生时候虽然“禀气”浊,但是有福禄而无知识,也都是“气数”决定了的。中国古代八字推命,因为是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五行、阴阳、及五行的旺衰推算人的命运,从理论上看,东汉时期王充的“禀气”说,以及宋代朱熹的“禀气”说可以说都给古代八字推命术的提供了推论前提。

朱熹还有很多论述,例如:“死生有命,当初得气时便定了,便是天地造化。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又说;“泳窃谓人禀得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朱子语类》卷三.鬼神)1P161也就是说,人的命运当初“禀气”就已经定了,这里的“禀气”一般是指母亲受孕时所“禀”父母之气、出生时所“禀”天地自然之气。

朱熹又曰:“死生自有定命。” (《朱子语类》卷五十.论语二十三)2P121他认为“生”与“死”是命中注定的。有例如:“ ‘如今数家之学,如康节之说,谓皆一定而不可易,如何?’曰:‘也只是阴阳盛衰消长之理,大数可见。’”(《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1P98朱熹举例北宋时期的邵雍的康节之说论证命有定数,邵雍著有《康节说易全书》,书中论述了梅花易学、铁板神数、邵子神数、河洛真数等内容,在这里朱熹用来证明命运是有定数的,并且指出这种定数是因为阴阳二气消长之故造成的。朱熹还曰:“人之禀气,富贵、贫贱、长短,皆有定数寓其中。 (《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1P98在这里朱熹是说,人的一生是富贵还是贫贱,是长寿还是短寿,一切都在定数之中。

诸如此类的论证在《朱子语类》中还有多处,这里不再列举。总之,朱熹认为人的寿命、富贵于贫贱等都有定命,是“禀”父母之“气”与出生时的“气”决定了的,显然具有宿命论倾向,故而朱熹是宿命论者。虽然朱熹是宿命论者,但是他主张“罕言命”,其原因分析如下。

、朱熹“罕言命”之原因

第一,“人欲避祸,终不能避

“若合死於水火,须在水火里死;合死於刀兵,须在刀兵里死,看如何逃不得。” (《朱子语类》卷五十.论语二十三)2P121由于朱熹是宿命论者,不仅认为死生是命中注定的,而且认为命中注定的死法,也是逃不脱的。

《朱子语类》中又曰:“人欲避祸,终不能避。……先生曰:‘祸福之来,命也。’(《朱子语类》卷一百零七.朱子四)3P256朱熹在这里认为,来临的祸福,是命中注定的,是无法用人力改变的,人如果将要遇到灾祸,最终是躲避不了的。在历史上,例如汉代的易学大师京房,开创了京氏易学,并且擅长卜筮,并且得到了汉元帝的赏识。后来,京先生通过占卜知道自己会被杀,但是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又例如:历史上我们公认的能掐会算的诸葛亮,自己的生老病死也无法掌管,积劳成疾,去世时才54岁,诸葛亮也没能用所谓的解除“灾难”之法,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可见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在现代社会,有些江湖术士神乎其神,好像在他们眼里没有解不了的灾、也没有避不了的祸,只要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钱,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做,就能替人去灾避难,可信度能有多大?如果他们真能趋吉避凶,也实属幸事。而朱熹很明确的态度“祸福之来,命也”,并且强调了“人欲避祸,终不能避”,其实质就是:朱熹认为多言命也没用,因为“人欲避祸,终不能避”,故而“罕言命”。

我赞成朱熹“罕言命”之说,但是我不完全赞同朱熹用“人欲避祸,终不能避”来说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灾祸经过人的努力作为,是可以避祸的,例如大地震有时夺取数万人的生命,如果地震前把房子建造的坚固些,应急救灾机制再完善些,可能由于大地震死亡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怎么能说人不能避祸哪?以前我质疑过古代的八字推命术推算人的命运,质疑的实例就是为什么由于大地震死亡的数万人不同的八字而相同时刻死亡?后来查资料发现:东汉时期的唯物论者王充在《论衡》中用“国命胜人命”说明此类问题,认真思考王充的观点也有道理,假定9级大地震在某些国家发生死亡人数很少,而在有些国家9级大地震就死亡数万人,其原因与“国命”有关,即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与一个国家历史的、现代的建筑政策、法规等等有关系,也与减灾救灾机制密切相联系。所以,我不能认同“人欲避祸,终不能避”之说法,因为在现实中,很多灾祸是能通过人的主观努力避开的。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有些灾祸很难避免、甚至无法避免的情况,我也能理解朱熹“罕言命”的苦衷,但是朱熹用“人欲避祸,终不能避”说明“罕言命”,有点以偏概全之嫌,而朱熹“罕言命”之结论我认为是很正确的。

第二,“气之命”无法操控、“理之命”人可以把握

朱熹把“命”分为“气之命”与“理之命”,正如《朱子语类》中记载:“‘命有两种:一种是贫富、贵贱、死生、寿夭,一种是清浊、偏正、智愚、贤不肖。一种属气,一种属理。’” (《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1P21朱熹这里分析人的“命”一种“属气”,另一种“属理”。朱熹又分析死生有命之命是带气言之,……天命谓性之',是纯乎理言之。” (《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1P21朱熹认为人的“死生”之命是“气之命”,是人力自身无法操控的。而 “理之命”操之在自己。

 朱熹认为人的“气之命”与“理之命”的密不可分的。朱熹论述到:“问命有专以理言者,有专以气言者。曰:‘也都相离不得。……’”(《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1P22说道“命”,朱熹认为有的人专言“气之命”,有的人专言“理之命”,但是“气之命”与“理之命”是“相离不得”。又论述到:“……命有两般,有以气言者,厚薄或清浊之禀不同也。如所谓‘道之将行、将废,命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也。有以理言者,天道洗行、付而在人,则仁义礼智之性,如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之谓性’是也。二者皆天所付与,故皆曰命。”(《朱子语类》卷六十一)4P168朱熹这里分析“气之命”是由于“禀气”的“厚薄”、“清浊”不同所致。而“理之命”是“付而在人”,能自己掌控,即“仁义礼智之性”。但无论是“气之命”,还是“理之命”,都是来自“天之付与”,都叫做“命”。

朱熹的论述的“气之命”人自己无法操纵、“理之命”人可以把握,其意蕴在于告诉人们“罕言命”之道理,自己掌控不了的“气之命”,即使多言、天天研究“气之命”也无济于事;人只有掌控自己的“理之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慎言慎行、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大放光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朱熹论述的 “气之命”无法掌控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因为从当今时代来看,随着医疗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增长,可见人的“气之命”人类也不是完全不能掌控的。但是个体的人总有自己所无法掌控的东西,有时甚至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也许有些人把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归结为朱熹的“气之命”吧。也就是说,与其说整天沉浸于“气之命”的研究也操控不了,不如“罕言命”,即少言“气之命”,从而“知足常乐”,过好每一天。

第三,“恐人皆委之于命,而人事废矣

朱熹曰:“罕言命者,凡吉凶祸福皆是命。若尽言命,恐人皆委之于命,而人事废矣。所以罕言。”(《论语》卷三十六)5P33朱熹在这里着重说明了:如果人人都“委之于命”,命好之人等着好运的到来,命不好之人也惶恐度日,那么“若尽言命”,人们都就不努力做事了,也就“人事废矣”,所以罕言命。

我认为,朱熹在理论深处还是存在悖论的,也许朱熹没有深入地研究《周易》的分支命理学,例如古代的“八字推命术”中,一个富禄之命人的八字,注定富禄之命人自然会勤奋、不断上进,外在的干扰也不会阻止他的上进和勤奋,例如有的人天生就勤奋,有的人天生就懒惰,这也和出生时的“禀气”有关。一般来说,天生勤奋、不停拼搏的人,大都有富贵之命。有些人即使知命,也不会“委之于命”,按照古代命理学的理论,这也是命定的。朱熹一方面认定命定论,另一方方面又“恐人皆委之于命”,实质上是矛盾的,其实理论深处陷入了悖论。朱熹“罕言命”的提法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而其论证不敢苟同。

但是朱熹这里说“若尽言命,恐人皆委之于命,而人事废矣。所以罕言”,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正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人们“尽言命”,恐怕人们都“委之于命”,而不去奋斗努力了,所以朱熹说“罕言命”,朱熹这里的推理,从表面上看是没问题的。那么,好命的人不努力能有好命吗?“言命”就能阻止善于奋斗的人的努力吗?所以,朱熹可能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他第一句先说了“罕言命者,凡吉凶祸福皆是命”,这句也许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也就是“凡吉凶祸福皆是命”,多言命也无济于事,故而“罕言命”,最终又归宿到他的宿命论。

                       

、朱熹“罕言命”的当今意义

第一,朱熹“罕言命”启示我们“尽人力”

朱熹罕言命”启示我们不畏命,相信自己,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只要我们有上进心,有勇气、有信心、有恒心,就会不断战胜困难,不断进步。儒家倡导的所谓“尽人力,听天命”,即我们认定自己的目标正确,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拼搏,最后结果的“成败”别太看重,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坦然面对,对努力后的结果要有 “听天命”的心态。

朱熹“罕言命”只是对于“气之命”而言,他认为“理之命”在于后天的努力修养。根据朱熹“气之命”与“理之命”有密切关系的原理,启示我们重视“理之命”也会对“气之命”有影响。自古就有“行善积德免于灾祸”之说,做人 “仁、义、礼、智、信”就会免于外在某些灾祸,因为古人也有“祸福自招”的警示,例如台湾的一对夫妇,之前捐款建筑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学,后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轿车被撞毁,但是人却毫发无伤,这对夫妇便觉有神灵保佑,继续不断地行善捐助。慈善家、演员李连杰,2004年他带一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时,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海啸、带全家死里逃生,之后对生命感悟,立志做慈善,至今多年。还有家喻户晓香港的邵逸夫先生,每到我国大陆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学校,几乎都能看到邵逸夫捐款建造的逸夫楼,邵逸夫自己也很长寿,去世时107岁,既富贵又长寿,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邵逸夫行善积德所致。《周易.系辞下》中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也告诫人们修养道德重要性。一个人常常做好事,就会心情好,继而身体好,自然也就长寿。例如朱熹说:“‘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便是。”(《朱子语类》卷二十四)2P153古代人常以相术观命,而这里朱熹也论述了“心正”的重要性,相由心生,如果一个人常常做坏事,一是怕被人发现,战战兢兢,心情紧张,还怕别人报复不得安宁,这就往往影响身体的健康,“相从心生”,久而久之,面目也会变得猥琐、狰狞。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也往往气宇轩昂,心情舒畅、身体健康。朱熹认为“理之命”是仁、义、礼、智之性,因而人要加强道德修养。故而,朱熹“气之命”与“理之命”的密不可分的论述,告诉我们“理之命”对“气之命”是有重要影响的,我们“罕言”人的“气之命”,“尽人力”掌控“理之命”就会吉祥。

第二,朱熹“罕言命”对当今破除迷信有积极意义

我从事命理学研究多年,无论是对东汉时期唯物论者王充的宿命论,还是对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宿命论都进行过思考,现在我还不能从科学与非科学的角度对宿命论进行评判,因为在研究古代《周易》的术数分支之一“八字推命”的实践中,感觉不能用全盘否定或者全盘否定态度对待“八字推命术”,因为我国古代的“八字推命术”是根据某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而推理其命运趋势的一种术数。西方人也根据某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排星盘的方式推算人的命运。东方的日本也用某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推算人的情绪高潮与情绪低潮时期,推算生命的节律等,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人的情绪高潮和低潮期与人的出生时间有关系哪?在研究古代“八字推命术”的过程中遇到了困扰:如果给我国古代的“八字推命术”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加以全盘否定,是不是把古人探索生命奥秘的智慧结晶也会一同抛弃哪?我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古人在八字推理的智慧中,还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里面凝聚了对生命曲线运行的思考和趋吉避凶的向往;如果全盘肯定也不合实际,其中也存在着悖论和迷信。朱熹的“罕言命”之说,其蕴含意义深刻。

古今中外都有对“命”的思考,因为人在灾难面前无助、无能为力时往往想到“命”。古人算命,也是试图想通过对“命”的探讨,找到趋吉避凶的方法,故而,古代《论语》中也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之语,要想在民间彻底清除干净古代算命术,也是不切实际的,我认为古代各种推命术也属于我国的通俗文化,关于通俗文化的界定有种种,但我比较赞成英国威廉斯的界定,他认为“通俗文化是众人喜好的文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有意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化。”6P237我国古代的各种推命术,虽然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经过几千年的磨难,也没有消失的趋势,所以我们对待“命”的思考,也不能全盘否定古人的智慧,当然更不能全盘肯定。

当今,我国某些人沉浸于占卜算卦等迷信之中,个别江湖术士假借为人趋吉避凶之名,骗人钱财,偏离了古人探索生命之迷的初衷。前几年,有个别政府官员为了政府办公风水的改善,不惜大兴土木,造成极坏的影响。朱熹也对风水有所研究,他认为选择风水宝地葬祖先,是为了对长辈尽孝道。朱熹这样说:“乃知人子之丧亲,尽心择地以求亡者之安,亦未为害……”(《朱熹集》卷六十三《答胡伯量》),因为中国古代风水学中,有环境学、心理学等合理因素,人类“择地而居”是没有错误的,根据地质避开地震断裂带建造房屋、避开容易滑坡的山间建房等是可取的。但是辩证法讲究一个“度”,如果过于沉湎于封建迷信之中,利用风水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还有个别企业的老板在招聘重要的职位时,一定要看应聘者的属相等,出现了提拔下属看八字、找对象看八字等现象。朱熹的“罕言命”,不是不言命,是少言命,即少言“气之命”,重视“理之命”,假定一个人做了罪大恶极的坏事,即使烧香拜佛,也不会消灾避祸,有时候,也是“祸福自招”,凡事都有因果,所以积善成德,正是朱熹重视“理之命”之缘由。

朱熹“罕言命”启示我们,不拘泥于占卜算命、看风水之中,修身养性、保健身体,加强道德修养,行善得福,行恶得祸,这也是因果规律,关爱生命,珍爱自己和他人。庄子也说“死生,命也。”任何人终究都不能逃脱死亡,而人的生命有长短,但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每个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追求幸福,为人类谋福利,为世界做贡献,而留名万世。

 

 

参考文献:

1(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 (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雷蒙·威廉斯.刘建基.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作者简介:史少博,女,山东人,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博士时研究的专业:中国哲学,研究方向:周易研究。2008年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兰州学刊》2015年第5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