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八百年关学的起落兴衰
发表时间:2015-04-07 18:50:41    作者:王晓洁    来源:
                                                                                                     八百年关学的起落兴衰
2015年02月12日 12: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晓洁
学术界对关学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定义,狭义的关学是指北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以张载(1020—1077)为核心的理学学派,是宋代理学在陕西的主要表现形式;广义的关学则指北宋张载创立、明清时代仍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理学学派,笔者在本文中即取这一定义。关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学界对此并无异议,但对其终结时间争议较大。有的学者认为,迄至明末清初哲学家李二曲(1627—1705)之时,关学便宣告结束。另有学者则认为,关学的终结当在晚清刘古愚(1843—1903)之时,本文赞同此说。

  关学旨在重振儒家正统地位

  张载系陕西省眉县横渠镇人,因晚年在横渠讲学,人称“横渠先生”。赵德良认为,张载创立的关学思想体系,上承孔孟儒学,下开理学统绪,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正蒙》一书一直是明清科举取士的必读书目。张载提出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是关学的宗旨,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士人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张载关学思想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概而言之,第一,北宋初期,佛教对儒学造成严峻挑战,传统儒学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关学的产生,旨在重振儒家的正统地位。第二,北宋面临严重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人伦失范,军事失利,各种危机层出不穷。第三,陕西关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关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北宋时期,以张载创立关学活动为中心,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理学家,比如蓝田的吕大忠、吕大钧和吕大临(人称“蓝田三吕”),武功的苏昞、游师雄,邠州的范育、张舜民,长安的李复等。关学学派以张载为领袖,以“躬行礼教”、注重实践而名世,通过著书立言,讲学授徒,“倡道于关中”。

  张载之后,关学思想的发展大体呈现两种趋向。一是向洛学转化,以“蓝田三吕”为代表的理学家在守持关学“学贵有用”、“躬行礼教”立场的同时,又对洛学的性理学说有所吸取。二是关学的“正传”发展,以长安人李复为代表,继承和推进了张载的“气本论”思想。

  追求事功与德性和谐统一

  张载去世后,关学开始走向衰落,其门人弟子纷纷拜二程为师,使得洛学日益兴盛。北宋灭亡后,因深受张载思想的影响,追随关学的学者大都不愿出仕为金人效力,而是潜心治学。金元之际,关中涌现了一些秉持关学的人才,元代关学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学术派别。

  王晓清认为,元代前期,关学学派的学术活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奉天之学是前期关学的学术核心之一,杨紫阳为代表人物。奉天之学的学者元好问、杨果、姚枢等,都是一代词臣文匠。因此,奉天之学仍然是章句之学,是对金末学风的延续。高陵之学是前期关学的又一学术群体,杨天德、杨恭懿、杨寅祖孙三代以儒学相尚,贯彻有元一代。高陵学人基本上是一介淳儒,注重学术研究的纯粹性,其学术影响大体局限于关中。

虽然元代后期关学日趋衰落,但其道德、经术影响仍然扩大到关中以外。后期关学以同恕等人为代表,突出特点是“敦守名检,崇尚经术”。这一时期的关学家始终以学术为旨归,坚守了学者的独立人格。

  整体而言,如王晓清所说,元代关学是两宋儒学革新运动的产物,其思想渊源直承宋代理学。在程朱理学占居学术支配地位、北方理学流于章句训诂学风的历史条件下,元代关学家则注重践履“真儒”精神,追求事功与德性的和谐统一。正因如此,其为人处世便显得古拙、纯朴,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学者。

  明代关学得以中兴

  自张载北宋初期始创之后,关学历经南宋、金元,日趋消沉。然而迄至明代,关中涌现出一大批理学家,关学得以中兴。高陵人吕柟、长安人冯从吾成为当时的理学大儒,门生几乎遍及关中和东南地区。吕柟倡导“仁心说”,公开反对王阳明的抽象“良知”,强调要从实处下功夫。冯从吾提出“善心说”,力辟阳明学中佛教“性空”的弊端,承袭了张载注重实践的关学传统。

  明初,关学的代表是三原学派(因三原县人王恕、王承裕父子开启而得名),马理、韩邦奇、杨爵等均为该学派的重要人物。明中期,“关中之学”或“关陇之学”成为关学主体,主要代表有薛敬之、吕柟等。明代中后期,冯从吾、李二曲等成为关学主要代表人物。张亲霞认为,明代关学在继承张载礼教为本精神的基础上,呈现出会通朱陆、敦本尚实、教化为本的思想特征和价值取向。

  关学在西学东渐中走向终结

  明末清初,李因笃、李柏和李二曲(人称“关中三李”)继承关学传统,进一步阐发了张载“以礼教人”的思想,主张道德修养和明道救世。清朝统治稳固后,采取文化高压政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关学便处于隐而未现的状态。晚清时期,随着西学东渐,关学逐渐走向终结。在此期间,关学大儒刘古愚不能不提。

  刘古愚从小就景仰张载、冯从吾、李二曲等人,后入关中书院学习,深受关学思想影响。因受到康梁维新派的影响,刘古愚把自己的维新主张贯注于教育活动中,并为引进西学、建立实学新学作了艰苦努力,时有“南康北刘”和“关学后镇”之称。由于受到西学和维新派思想的影响,刘古愚已与传统意义上的关学学者有了很大不同。

  关学产生于关中地区,且主要盛行于此。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关学日渐边缘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远不如朱子之学。尽管如此,19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仍对关学有所关注。近年来,海外学者尤其是韩国学者,日益关注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的思想关系,并与韩国名儒加以比较,以揭示张载对韩国儒学的重要影响。

 

  (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重大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批准号14ZD06-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哲学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