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詹石窗
■演讲人简介:
詹石窗先生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道家联谊会副会长等职。
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首席专家)等十多个课题。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中国道家之精神》等30余部。
■编者按:
11月25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江西鹰潭开幕,本次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道家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文化的很多优秀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上善若水”就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精神。
■精彩阅读:
□道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它化生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这就是“上善”,也就是“大道”。它的主旨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上善若水,慈爱真诚。利生万物,不争功利。合时谦下,微妙蕴理。”
□“上善”不仅可以指导修命,而且可以指导修性。从某种意义上看,修性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德修养。从具体行动来说,就是主张多行善事。
□所谓“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其人生智慧概括起来就是慧观天道,一举一动合于天道。落实到具体的精神修养方面来,也就是“抱元守一”。
道家的“上善”精神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道家文化课题。
大家知道,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晚宴讲话时曾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格言,有朋友希望我讲一讲《道德经》这句话的内涵和生活价值。我今天就以“上善若水”为题,谈谈感想。
什么叫“上善若水”?历史上以及当代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解释。我觉得,如果要弄清楚“上善若水”的深层次意蕴,应该结合《易经》学说来探讨。在古代,解释和发挥《易经》的学问称作易学,而易学中有洛书的象数法度。“上善若水”可以从洛书里找到根据。什么叫洛书呢?简单讲,洛书是关于一到九的数字排列的一种图式,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只龟的样子,所以又称作龟书。它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些数字排列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一在北方,九在南方,三在东方,七在西方,二在西南方,四在东南方,六在西北方,八在东北方,五在中央。古人为了总结这种排列方式,形成了一种口诀,叫做“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里,我要提醒的是,中国古代的图,它的方位跟西方的地图方位是相反的,古代的东就是现在西方地图的西,古代的北就是现代西方地图的南,是倒过来的。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的先人是根据东半球的习惯来确定方位的。面朝南,左边就是东,右边就是西,脚踩的地方就是北,眼前就是南。在洛书图式里,东西南北中五方与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一至九的数字是有对应关系的。水与北方以及一相对应,讲“上善若水”很自然就要追溯到北方的水位。这个位置,也是一所在的地方。一虽然最小,却是所有数字的基础。所以“上善若水”,应该从北方的水与一找到解释的切入点。北在洛书里居于下方,非常谦卑,而水是低下的,也非常谦卑,可是所有生命都需要水,这就是“上善若水”。北方这个一因为是化生万物的基础,所以又称作“太一”,因为一是天数,所以也称作“天一”。古时候,道家有《太一生水》的文章,其精神与“天一生水”相合。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经在《道德真经注》卷一中说:“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善,犹气运而生水也。”从这一句话讲开来,再琢磨一下洛书图式的五行、五方布局,我们就会发现北方很重要。
许多专家都指出,老子讲的“上善”就是“大道”。根据这种说法,那么“上善若水”就可以看作“大道”如水。引申到社会生活中来,我认为“上善若水”蕴含着如何选择、如何决定的问题。按照老子的教导,最好的选择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而不去争名、争利,水无好恶,这就是它最接近道的习性。道是什么呢?道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它化生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这就是“上善”,也就是“大道”。它的主旨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上善若水,慈爱真诚。利生万物,不争功利。合时谦下,微妙蕴理。”——这就是道家的上善精神“六句诀”。
道家的“上善”包括哪些内容呢?《道德经》第七章有进一步的描述,它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叫做“七善”。《道德经》接着说:“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讲的这些内容,大有学问,涉及宇宙、人生、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得上。我们具体来看看,为什么说它是大智慧,为什么说有益我们的健康?
“居善地”是什么意思?它让我联想到《周易》的八卦,在《周易》里面,第二卦是“坤”,象征大地、阴性的事物。坤的卦象(),是三个阴爻。《易经》最重要的两个符号,一阴一阳。阳爻是一横画,中间没有断的,中间有断的就叫阴爻。郭沫若先生解释阴阳爻,说它们是男女生殖器的写照,男性生殖器用阳爻表示,阳爻一横接续不断;女性生殖器用阴爻表示,阴爻中间断开。坤卦三爻都是阴爻,中间都是断开的,象征地母。《周易》的坤卦有一句象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形容君子品德要像大地一样宽厚待人。所以“居善地”,实际上说的是一种心态,表示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谦卑、宽容的态度;而不是说,要去抢一块好地。过去有人一听老子讲“居善地”,就急急忙忙要去抢一些风水宝地,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最大误解,老子并没有叫人去抢夺风水宝地。试想一想,如果人人都去抢夺所谓风水宝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将是什么样子?所以,老子不是叫我们去抢宝地,而是说人应该要有好心态,要谦虚,要宽容,这样就可以感到居处场所令人舒畅。
我们继续看“心善渊”。这里的“渊”是深的意思,水的善德,渊深得很,几乎难以测量,它既能沉静,又能和合万物。
“与善仁”。水是不断给予的,水施予万物,皆出自仁爱之心,这就是它仁慈本性的表现。如此说来,老子并没有反对仁爱,而是让仁爱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地位。
“言善信”。水本无言,水不说话,无言之言才是真言,更是信言。大海的潮起潮落,它非常准确、准时。如果你在海边,就会知道,每月十五这一天是十二点满潮,而其他日子则不是这样,每天的满潮时间是变化的,但又是非常准时的,这就是信。“言善信”,表明水的品德就是守时,它不会乱来的,它一定有规律。因此,“言善信”,就是表示大道运行非常准确、准时、守时。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学会守时,你要是经常迟到,人家一看,就认为你的态度有问题,你要是个商人,老是迟到,人家就不跟你做生意。所以守时、守信非常重要。
“正善治”。水能滋润万物,遇热就升华成雨露,多余就流入江河,如此生生不息,这个现象给我们很重要的启迪,治理社会也应该像水一样,有升有降,在不断的信息往来中协调各种关系。
“事善能”。水在行事方面,又能尽其所长,如行舟渡筏,滋润万物,煮饭,烧菜,洗衣服,没有水做不成事。所以,我们要珍惜水,尤其是淡水资源,会越来越重要,现在北方缺水很严重,全世界人口增长了,水以后说不定比油还贵。我们现在要有前瞻意识,一定要看重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动善时”。水在举动方面,很合乎自然,流到圆的地方就变圆,流到方的地方就变方,需要下雨就下雨,需要天晴就天晴。它不违背天时,不妄做,不妄为。这就是水的善德,圣人的品德像水一样,一方面遵循大道规律,另一方面又讲究具体行动的灵活性。
老子讲了“七善”之后,又补充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可以说,这是对水德的最精确概括。“不争”,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不要去争名、争利,在奉献的同时要保持好的心态。
讲到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厦门市近来的市政建设与老子“若水”、“不争”的关系。因为我的老家在厦门,依山傍水,所以一说到老子的“上善若水”,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情况。在厦门市有个地方,车辆往来,经常发生纠纷,甚至打架。市民把情况报告市政府。主管市政环境建设的潘副市长向来雅好老子《道德经》,他在征求专家意见之后,决定在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建一个公园,名称就叫“不争”,在公园的核心地带塑造了老子骑青牛像,并且把《道德经》八十一章都刻上去了。从此,这里的纷争事故没有了,变得很平静,原来纠纷的地带成为和谐地带,成为人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之一。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老子的《道德经》,确实对社会有帮助。
道家“上善”是延年益寿功夫
老子《道德经》的上善精神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因为上善是延年益寿的功夫。为什么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上善若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讲到天人合一,我们看天这个字在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很有意思,原来古人写天字,上面一横就画着一个人头的样子,然后让双手垂下来,像不像一个人?所以,天实际上是以人作为形象的,我们的古文字,天就是一个人的样子。由此再回到“上善”的题目,我们刚才说到,“上善”实际上就是合道,这个道是什么?就是天道,也就是天的运行规律,天体“四时行焉”,往来不息,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通过水得到映现。因此,老子讲“上善若水”,也意味着人的生活要有规律,概括起来,就是顺应天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其次,“上善若水”落实到养生问题上,就是性命双修。
在古文字里,性,左边是一个心脏,右边是一棵树,表示树要生长起来,后来表示本性、思想、秉性、性格等等。至于命,本出于令。在古文字构型上,命令的令像一个人跪地,接受上天给予的能量。后来,在令字的左下侧加上一个口,表示人与天沟通。口作为器皿,正像讲话的话筒。通过话筒,把心里话传播出去;命这个字中的口也象征传播功能,只是那种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除了向上传播,还向下传播。如果说,向上传播表示人向天发出信息,那么向下传播则表示上天给人传递信息,人由此得到正能量,也启迪了智慧。
在最初,命与性是相互独立的词汇;后来联通起来,构成性命的复合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性命的内涵也丰富起来。《周易·乾》卦之《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道家学派包括后来的制度道教,做出新的解释,以性表示人心本性,含有元性、元神等意义,以命为人的物质性的气,又称元气。如果说,性用以指称精神,那么命就具有气质形体的内涵。道家讲“性命双修”可以说就是形神兼修或者说身心全面修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性命双修怎么会与老子的“上善若水”扯上关系呢?从表面上看,老子当然并没有明确提出“性命双修”的主张,但他的“上善若水”却为后来的道家道教养生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元代道家学者邓锜的《道德真经三解》以“上善”为“大药”,他在该书卷一中指出,“上善”乃是“至宝华池,神水真金,始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这段话用了许多内丹学的术语,其中把“上善”比做神水,什么是神水?这原来是炼丹过程中的金液。古代炼丹,以铅汞为药物,以《易经》中的“坎、离”为药物的符号表征。“坎”在北方,“离”在南方,“坎”为水,“离”为火,内丹修炼时运北方之水到南方,这叫水火既济,阴阳协调。邓锜的解释,实际上就是把老子“上善若水”的“水”具体化为北方“坎”卦之水,这样一来,老子那种阴柔为用、以水养命的精神就凸显出来了。
“上善”不仅可以指导修命,而且可以指导修性。从某种意义上看,修性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德修养。从具体行动来说,就是主张多行善事。可以认为,善事就是“大药”,它不仅能够救济他人,而且有助于个人的健康。数千年来,中国的养生家都重视行善积德,凡是长寿者都很强调德行修养。
汲取“上善”智慧,创造健康人生
上述所谓“天人合一”、“性命双修”,其人生智慧概括起来就是慧观天道,一举一动合于天道。落实到具体的精神修养方面来,也就是“抱元守一”。其中的“抱元”就是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并生”状态;而“守一”就是专心致志。专心很重要,我们的学习要专心,专心才能学好,专心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专心致志,可以说也是个人健康的基本心理需求。一个人如果经常开小差,胡思乱想,动不动就赌气、愤怒,那都是走岔了,在精神上扰乱自己了,久而久之,一定会生病。抱元守一,就是效法水德,以水为镜,清静纯洁,排除各种杂念。
讲到效法水德,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我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知道,写作会使人兴奋,我每天写作,兴奋了睡不着怎么办呢?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在临睡之前,先在床上盘腿静坐半个小时,静坐以后,整个心就凉下来了。然后我就躺在床上观想小时候熟悉的一条河流。那条河流当然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很多河流都很脏,但是我小时候的河流非常干净,水很清,底下有鹅卵石。它一直保存在我的心里。现在,每天躺在床上,我就开始让小时候的河流再现,我从左岸看上去,看得很远,然后又看到右岸,再从右岸看回来,看到左岸。这样循环往复,过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就是我自身调理的一个办法。我感觉这个办法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我现在60岁了,没近视、没远视,不需要眼镜。我能开车,计算机里的PDF格式小蚂蚁字也看得清清楚楚。我自己体会,这或许与静坐观水、凝心静气有些关系。可以说,观水就是观善,引导自己与善道相合。
讲到“健康人生”,我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古代道家的教导。汉代有一部道书,叫做《太平经》,它很注重善行,其中这样说:“令吏民,更易心为善,得天意。”所谓吏就是官吏,民就是老百姓。“易心为善”就是去除不良的心念和行为,走到正道上来,这就叫做“得天意”,也就是与上天的善道精神相合。魏晋时期著名学者葛洪写的《抱朴子内篇》,则强调行善不仅是健康的需要,更是成仙的基本功课,他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你想当地仙,应该做三百件善事。“欲天仙,立千二百善”,你想升天,当一个天仙,要做一千两百件善事。你不做善事,成不了神仙。“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你做了一千九百九十九件善事,突然干了一件坏事,糟了,尽失前善,前功尽弃,原来干的善事没用了,要从头开始。不论是否成仙,我以为做善事不仅利人,而且利己,是双赢的事。为什么?因为你做了善事,不仅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公众,而且自己会受到社会的赞赏,心情会愉快的。当然,做善事并不是为了让人赞赏,道家强调应该悄悄做善事,而不是到处张扬,这也是水德精神的体现。
有一本书叫《太上感应篇》。其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怎么来的,自己造成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有报应,你干了坏事,一定会麻烦的。所以老子讲,“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干了坏事会被惩罚的。古人相信神明存在,以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社会法律管不了的地方,神要管的。从中国文化精神角度看来,古代所谓神其实是道德的化身、正义的符号,所以我们不能抹杀其正面的社会教育价值。社会除了有法律,还得有道德来管人的行为,所以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最后,我要用《道德经》的一句话来总结,它说: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圣人伟大,就在于他从来不讲放弃,谁犯了错误,允许有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只要认真反省,改了就好,大道欢迎你。你有一颗虔诚的心,大道就宽容,给你改正的机会,你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可以继续前进,这就叫做“无弃人”。与此对应的是“无弃物”。所有的事物都不会随便丢弃,各种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哪怕是一只蜻蜓,一块烂木头,也有它的作用。可见,道家有非常广阔的视野,非常大的包容胸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应该倡导道家“上善”精神的原因所在!当然,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却不思悔改,越陷越深,那就无可救药,最终病入膏肓,受到上苍惩罚,那不是大道不救犯错之人,而是犯错之人自己拒绝大道的救治,他被天下所抛弃,不能怪别人、怪社会,更不能怪大道,只能怪自己。因此,人的脸谱是否美善完全取决于自己!让我们经常想一想“上善若水”这句话,让心灵美起来,让自己的脸庞也美起来!